|
張家口超低能耗綠色建筑實驗成功2017-03-23 09:54
日前,一種超低能耗的綠色建筑在張家口實驗成功。它在寒冷的北方地區(qū),冬季不采用傳統(tǒng)的燃燒化石燃料方式取暖,室外零下15攝氏度的氣溫下,室內能保持在22攝氏度左右。自今年1月正式竣工投入實驗以來,經過40多天的綜合實驗,各項數(shù)據均取得預期效果。這標志著這種超低能耗綠色建筑今后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qū)完全可以推廣使用。 日前,記者隨著工作人員進入了這個位于張家口市魚兒山腳下的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綜合實驗樓進行了實地體驗,感到樓內溫度、濕度適中,空氣新鮮溫和,與當?shù)仄胀ńㄖ啾冉o人的感覺十分舒適。 據張家口市住建局的專家介紹:“所謂超低能耗綠色建筑,也叫作被動式節(jié)能建筑。其不依賴建筑設備,完全通過建筑自身的場地、空間、形式以及構件的設計來實現(xiàn)建筑節(jié)能的方式。這樣的建筑核心設計理念就是注重吸收自然能量,減少建筑本身能耗,達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效果?!边@是在張家口獲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區(qū)的歷史機遇下,該市引進德國被動式建筑技術,結合當?shù)貧夂蛱攸c將技術加以改進,最終建成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綜合實驗樓。 建筑技術工程師郭世雋告訴記者,“這座建筑樓有絕高的氣密性和保溫隔熱性能,沒有安裝暖氣等供熱系統(tǒng)。整個建筑通過熱、冷回收裝置將室內廢氣中的熱、冷能量回收,讓建筑內的溫度不受外界空氣影響。同時采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太陽能輻射能等措施采集熱能,保持室內舒適的熱濕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取消對主動式機械采暖和制冷系統(tǒng)的使用?!痹摻ㄖ瑫r采用密閉性非常高的內充氬氣三層隔熱遮陽玻璃;外墻采用200-250mm以上厚度的外保溫材料與高密閉性圍護結構;室內墻體采用高蓄熱重質建筑材料;建筑采用機械送風以及低熱負荷的采暖方式等,使建筑體對采暖需求達到最小化;通過新風機、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fā)電裝置和熱、冷回收裝置等設備保持室內溫濕適中,達到了節(jié)能、綠色、環(huán)保、健康的目的。 此項工程技術顧問張艾生說,“為了能讓這種建筑在張家口這樣的寒冷地區(qū)‘站住腳,扎下根’,他們結合當?shù)貧夂蛱攸c,在補充熱源方面大膽創(chuàng)新,進行了‘天然氣+太陽能’、‘空氣源熱泵+太陽能’、‘太陽能’、‘天然氣’和‘空氣源熱泵’的五項熱系統(tǒng)實驗,經過德國能源署和國家住建部的初步驗收,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標準。居住環(huán)境、保溫效果、保濕效果和節(jié)能效率都比較理想,適合在張家口這樣寒冷漫長的地區(qū)進行推廣應用。同時也可為冬奧會場館建設提供相關建設經驗?!?/span> 通過相關部門測算,3242平方米的這棟實驗樓一年可節(jié)約烤火煤約216噸,節(jié)省采暖費約81000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66噸。以120平方米戶型為例計算,每戶可節(jié)約采暖費約2100元。通過加大對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整樓一年可節(jié)約用電約10000度,節(jié)約電費約5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