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 | 奧地利首個PHI被動式住宅建筑2018-06-22 09:35來源:建學叢書增刊【低成本多層被動式住宅】作者:董小海
Utendorfgasse公寓是奧地利境內(nèi)第一個由被動房研究所認證的被動式住宅建筑。此公租房項目的開發(fā)商是奧地利家園。項目位于維也納Hütteldorf行政區(qū),其建設用地面積為2,608m2。 圖54 Utendorfgasse概況 [建筑師Kuzmich] 該建設用地位置南望LAINZE山、北面由Utendorfgasse(道路名)界定,西面是70年代的街區(qū)塊,東面和南面由Lindheimgasse(道路名)圍起來?;負碛袑⒂枰员A舻拈L成林木。東面緊鄰Lindheimgasse(道路名)有一個在長成樹林環(huán)境的公園,內(nèi)有兒童游樂場,老林區(qū)和一條小溪。附近的日常購物點,幼兒園和小學位于其北面Utendorfgasse(道路名)相接的Linzer Strasse(道路名)。西線鐵路火車站與地鐵Hütteldorf站以及西部高速的入口也在附近。大量的噪音來自于西線鐵路的鐵軌和位于Hadikgass(道路名)的西線高速入口。 根據(jù)給定的場地條件和土地面積大小基地被分為四份,并由三個相同的建筑體和一個兒童游樂場填充。其中兩個建筑主體與西面相鄰的建筑物以防火墻作為連接,基地北部為一個獨立的建筑體。東南面的1/4成為兒童游樂場。 每個建筑體量面寬約為19m,進深15m。由于建筑限高為18m,因此每個建筑由底層,三個標準層和一個頂層組成。建筑的入口設置了含有電梯設備的樓梯間,并連接在地面設置的童車和自行車的放置間。地下室為設有39個車位的地下車庫。地下車庫的入口位于Lindheimgass(道路名)。所有的公寓通過其朝南的內(nèi)陽臺、陽臺及頂層露臺可以眺望LAINZERZ山的景色。公寓的平均大小為75m2。39個居住單位連同內(nèi)陽臺的總使用面積為2986m2。 圖55 位置圖 小區(qū)中總共包含12個雙人公寓、19個3~4人公寓和7個4~5人公寓,以滿足“有1~2個兒童的年輕家庭”的社區(qū)定位。首層的公寓比其他的多一個朝南的戶內(nèi)花園。 垂直交通為建筑物北部的樓梯間,其連接左右布置的居住單元,從而四分之三的公寓可兩面采光和前后通風。此外,被動式建筑必需的垂直通風管線可以通過樓梯間排布。 圖56 Utendorfgasse公寓標準層平面圖 結構主體是所謂的混凝土墻(剪力墻),此做法經(jīng)濟而且使用上自由靈活。此外圬工結構在“熱外表”內(nèi)提供了一定的儲熱物質量。從建筑物理角度出發(fā),并針對未來居住者的需求和逗留位置,被動式建筑的采暖及非采暖區(qū)域得到區(qū)分。 “熱外殼”內(nèi)的采暖區(qū)域設有保溫層。此保溫層的厚度應遠厚于傳統(tǒng)建筑,在最小化傳導熱損失方面起到關鍵作用。被動式建筑的隔熱外殼包含了各居住樓層和樓梯間。首層保溫一直延伸到地下車庫為止。 圖57 Utendorfgasse公寓的戶外設施圖 建筑物承重的疊加和傳導由地下室實現(xiàn)。此處須特別注意熱分離。為盡可能的減少打破隔熱外殼的機會,剪力墻的荷載被分置于短柱上,以實現(xiàn)隔熱外表僅被點狀穿透。本項目的挑戰(zhàn)是在不影響建筑物靜力學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避免高保溫“隔熱外殼”被穿透。隔熱外殼上的每次穿透均會損害建筑物的建筑物理特性并直接危及其被動式建筑的資質。
地下室隔墻做法為木龍骨或金屬板輕質墻。公寓間及其與樓梯間的隔墻是由填有保溫層的石膏板構造層加上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在公寓內(nèi)部隔墻是由填有相應巖棉填充物的石膏板立柱系統(tǒng)組成。樓板做法為鋼筋混凝土加3cm隔音層,之上為懸浮砂漿地板。屋面為鋼筋混凝土樓板配以44cm厚的保溫,金屬板封頂。 圖58 室內(nèi)設備布置方案 住宅建筑中使用的新風機組有幾條須特別關注。首先必須確保送風端的高度衛(wèi)生,必須避免可以滋生微生物的機組濕熱狀態(tài)。為了避免異味的產(chǎn)生,送風加熱被限制在52°C。新風機組的噪音在臥室最高應≤20dB(A);起居空間≤23dB(A);浴室為≤25dB(A)。空氣濕度由機械換氣控制。換氣率一般設為0.34。 新風機組由包含熱回收功能的中央送回風系統(tǒng)組成。本機組通過單獨的熱輸送器為多個公寓供暖。新風系統(tǒng)由熱交換器,過濾器,送風和排風風機組成??刂破骱头纼霰Wo設在中樞部位。本機組設在屋頂區(qū)域,熱外殼之外。 設計體積流量僅由一個送風和一個回風風機實現(xiàn)。本系統(tǒng)中,新鮮空氣由回風通過熱交換器中預熱,再輸送至各個起居室和臥室。供暖由送風完成。 在三個建筑物的地下室層均設置了一個獨立的采暖空間。其中配備了一個天然氣供熱設備用以制熱和熱水供給。同時每棟建筑中配備了一個500L的熱水儲存器。此供暖設備間一方面通過單獨線路向各個公寓提供暖氣(供、回路),另一方面配給熱水(通過循環(huán)管道)[SCH04]。 圖59 Utendorfgasse公寓的照片 本文摘自建學叢書增刊《低成本多層被動式住宅》,綠色建筑研習社已取得本書連載授權,轉載必究。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致力于綠建及超低能耗建筑設計,現(xiàn)已建成和在建PHI認證標準項目共4項。 上一篇: 簡介 | 兩個被動式住宅項目
|